2)第1686章 宅子与警卫班_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如今,莫斯科多条宽阔的主干道上,行人稀稀拉拉,行驶的车辆更是少的可怜。

  全城的工厂不再严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,工人上班时间延长到十二小时,几乎所有还在运作的工厂皆实行两班倒。更严苛的是,每周的单休日,也跟最基础的工人暂时无缘了。

  在内务部总部大楼食堂吃过简单的晚餐,杨明志乘坐轿车,终于去往属于他的居所。

  新家会是什么样呢?希望今晚休息得舒坦。

  对于他来讲,夜间游览莫斯科还是头一遭。

  车子行进在列宁大街上,道路两侧的路灯并未电量,而气球又很大程度遮蔽了星光,整个世界真是暗得出奇。

  好在轿车的两盏大灯打破了黑暗,使得车子能朝着目的地,在宽阔少人的大街上一路狂奔。

  终于,经历了几个拐弯,走过多条绿树林阴的辅路,车子终于停在一栋亮着灯的二层小楼前。

  “就是这里吗?”杨明志问。

  “是的,将军同志。以后这就是您的家,您有无限期使用权。当然,您每年是要交一笔租金给国家,这笔钱会从您的津贴中扣除。完全不用担心。”

  “好吧。看起来真是一栋优秀的别墅。”

  拉林大尉旋即示意司机,三声响亮的鸣笛后,很快的,十多人从建筑大门中鱼贯而出。

  突然来了一群人,依靠着灯光背景,杨明志敏锐的觉察出,来者都是军人。

  “这些又是什么人?”

  “是您的警卫员们,合计十人。除此外还有一名女佣,负责房屋的打扫,以及做饭。”

  杨明志难以不惊讶,因为到了现在,他一直不习惯由他人伺候自己。

  什么叫做特权?这就是特权,因为将军的身份,享受这番特权是合情理的。

  不仅仅是一支警卫班的特别护卫,整个宅子不就是最大的特权么?

  在八十年代,苏联曾许诺每一个公民,都有权在野外获得一块约六百平米的宅基地,并发挥想象建造自己的别墅。所以很多苏联人真的建起大量的房子,碍于个人经济能力有限,所谓的别墅,往往就是一些木屋。

  总体来说,勃列日涅夫集团搞出的这套政策是让广大人民满意的。因为权限的放宽,许多工人只建立一栋不大的木刻楞,剩下的土地份额是“事实上的私有物”,故而往往成为自家菜园。

  在苏联解体伊始的艰难时代,俄国并未发生饥荒,很大程度就仰仗于许多公民有着自己的一块“自留地”,种些土豆蔬菜,日子还能凑合得过。

  但在斯大林时代,土地方面的良政不存在。诸如集体农庄,普通庄员甚至不能私自养鸡,所有家禽家畜都是集体所有,包括每一枚鸡蛋。

  住房方面,斯大林倒是贯彻列宁的政策,至少广大人民都有自己的住所,真理报早就宣称,流离失所的苏联公民已经成为历史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h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